影視廳吸音材料與隔音材料有哪些不同
- 2462天前
影視廳設計是根據現有空間結構和聲學特性,合理地進行聲學處理,正確布置聲學材料,保證室內視聽空間的聲場效果,并依個人喜好搭配不同風格的裝飾及色彩搭配。在這個過程中,聲學處理環節是最為重要的,通過隔聲、吸聲、擴散等手段,讓室內聲場滿足特定的標準,達到適合影音器材重放的環境。
對于影視廳設計吸聲與隔聲,大家并不陌生,但許多人將兩者混為一談,認為做了吸聲就達到了隔聲的作用。事實上,隔聲與吸聲是截然不同,二者無論是從聲學原理上、選用的材料上、還是著眼點都不一樣。
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,有一部分聲音會被反射,一部分聲音能量會穿過障礙到另一側,還有一部分聲音能量會被材料所吸收,這就形成了影視廳設計中吸聲與隔聲的概念。從聲學原理上看,吸聲是利用材料與結構特點,將入射聲能進行吸收消耗,減少聲音的反射,使聲場容積內的噪聲降低;而隔聲是利用結構與材料特點,阻擋聲音的傳播,使聲音能量不能傳送到隔聲結構的另一側,讓聲音環境與外界環境隔開,起到互不干擾、互不影響的作用。
從著眼點看,吸聲注重聲障結構反射的聲能大小,如果反射聲越小,說明吸聲效果越好;隔聲所注重的是聲音穿過聲障結構達到另一側時聲能的大小,透過的聲音越小,則隔聲效果越好。吸聲材料的特點更多的作用在調整室內混響,控制不必要的反射波的能力上。在影視廳設計中,比起降低噪聲的效果,顯然運用隔聲材料和隔聲結構進行噪聲隔絕的效果要好得多。
從選用的材料上看,吸聲能力與隔聲效果是不能在同一種材料上兼顧的,磚混結構的實墻隔聲效果優越,但不具備吸聲作用;如果用吸聲性能良好的材料做隔聲,即使聲能大部分可以被吸收,而余下未被吸收的部分傳到另一側,則此隔聲結構的隔聲量也非常低。因此,吸聲材料與隔聲材料是不能混為一談的。
吸聲材料內部有很多細微空隙,憑借自身的多孔性、薄膜或共振作用,對入射聲能起到吸收作用。其吸聲性能與材料的纖維空隙結構有著很大的關系,在影視廳設計及使用過程中,要注意材料吸聲系數,還要注意材料的防潮、防火及裝飾性等要求。
隔聲材料是把空氣中傳播的噪聲隔絕、隔斷、分離的一種材料、構件或結構。對于隔聲材料,要減弱透射聲能,阻擋聲音的傳播,就不能如同吸聲材料那樣多孔、疏松、透氣,相反它的材質應該是重而密實的,決定隔聲效果好壞的根本取決于材料單位面積的質量。
吸聲與隔聲都是聲音環境控制的重要手段,兩者本質不同,在應用過程中卻又互相聯系,發揮著綜合的聲場優化和噪聲控制的作用。將吸聲與隔聲材料正確的區別,并合理的運用,提高影視廳設計的聲學處理效果。